歡迎訪問勞保網!
服務熱線:0516-82025050
?
?????近年來,國內零售業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型商場逐漸成為優勢品牌的主流消費渠道,并開始影響城市居民的消費潮流。作為國內民族品牌的聚集地,溫州擁有龐大的鞋服產業規模和品牌數量,如吉爾達、奧康、報喜鳥等眾多企業在品牌整體形象、綜合實力的提升上取得了新突破。
??? 目前,究竟有多少家溫州制鞋企業進商場銷售尚無準確數字,但是鞋企進商場漸成潮流則是業界公認的事實。溫州市經貿委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僅2009年就有52家企業80個溫州產品品牌進入全國各地792家商場,全年銷售額達10.412億元。這其中,溫州鞋占一半以上。在天津麥購時代廣場,已有23家溫企入駐,康奈等溫州名牌鞋頗受消費者青睞。溫州市經貿委商貿處長孔令文告訴記者,奧康、蜘蛛王、吉爾達等鞋企已成功進入東北大商、北京當代、重慶太平洋、新世紀百貨、上海百聯和北京王府井等系統商場。
??? 部分知名鞋企業開始嘗到進商場的甜頭,銷售業績有了一定幅度增長。奧康2008年的銷售收入是14.5億元,2009年增至20.53億元;紅蜻蜓2008年銷售收入17.06億元,2009年達到19.47億元;康奈2008年的銷售收入是21億元,2009年為22.3億元。
??? 鞋企進軍百貨并非一帆風順,中國的名牌鞋被國內高端商場的高門檻拒之門外的現象由來已久。一般在二三線商場扎堆,一線商場擺放的幾乎全是國外名牌。也正因為如此鞋業品牌大多選擇專賣體系作為銷售渠道。但連鎖專賣高昂的經營成本不斷吞噬著企業利潤,鞋企一直期盼能在其他途徑有所突破。
??? 不僅如此,一溫州鞋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溫州產品同質化問題比較突出,很多品牌在一家商場“集體亮相”,容易產生同質化競爭狀態。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溫州鞋在全國有了一定知名度,但能與國內外一二線品牌相媲美的畢竟是少數。另一位鞋企老總則慨嘆:成熟的物業比較難找。從目前在商場銷售的企業情況看,不少進駐的還是一些新開發的商場和商業街。有的剛開始“享受”的待遇不錯,可一旦商場“預熱”期一過,他們就被“邊緣化”了。???
??? 對于外貿鞋企來說,利用百貨商場規模化銷售,同時在相對高端的零售渠道樹立品牌形象,可以為外貿商品內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不過,外貿企業打通內銷渠道,也將面臨許多需要"入鄉隨俗"的問題。傳統的通過代理商渠道的營銷模式使"產供銷"割裂,而運作成本也比較高,直營模式有利于降低成本。因此,外貿企業進店大多選擇直營模式。
上一條:鞋企提價化解成本上漲危機
下一條:泉州鞋企“兩條腿走路”應對出口
手機訪問
微信公眾號
蘇ICP備06002411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蘇B2-20160049
客服熱線:0516-82025050 傳真:0516-85587990
Copyright ? 2003 - 2021 江蘇中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