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勞保網!
服務熱線:0516-82025050
?
近期,對于出口型鞋企而言,出口價出現“量升”與“價跌”的逆轉情況。為何會出現逆轉?這個問號牽引著人們對鞋業背后發展邏輯的探尋。
我們都清楚,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很多鞋企為了接到更多出口訂單往往互相壓價,期望用薄利多銷的方式增加訂單量,這種競爭使得鞋價一直在微利水平線上徘徊。大多數出口企業只是一味地接訂單,搶市場,忙于訂單加工,而不去研究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使得鞋類制品出口利潤下滑;在與國外客商的洽談中,鞋商急于出口的心理也將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客商,在一步步的詢價和殺價中以極低的價格達成交易。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市場趨勢導致了我國鞋出口反傾銷制造更多的理由,影響了出口鞋的整體形象,造成了惡性循環。而造成這個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很多出口型鞋企缺少叫得響的品牌。反觀國內一些知名鞋企,即便在金融危機期間都有漲價空間、有談判余地。人們一般會覺得加工環節企業總是陷于談判被動的地步,可是這些龍頭企業由于工藝領先與規模保證,做強加工環節照樣取得與巨頭們講價的底氣。
據了解,當前很多出口型鞋企應進一步調整制鞋業的產業結構,積極鞏固俄羅斯等傳統市場的產品認知度。把握當前俄羅斯市場準入標準相對寬松時機,扶持在俄羅斯工業園區的鞋加工產業大力發展,緩解部分出口壓力。關注和積極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幫助企業利用外幣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及原材料,獲得預期升值利潤。
對此,業界人士表示,要扭轉產品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就必須加快鞋類產品和產業的提檔升級。而要應對這種“量增價跌”局面,鞋企必須要形成以質取勝的觀念,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出口方式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從源頭上減少貿易摩擦,增強產品自身競爭力。其次,通過加快產業調整步伐、完善渠道建設、提高產品設計水平和創建自主品牌等途徑,增加鞋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主動權,為贏得市場和更多的利潤奠定基礎。
上一條:鞋服等中國制造商品內銷貴過外銷
下一條:WTO規則漏洞坑了中國鞋
手機訪問
微信公眾號
蘇ICP備06002411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蘇B2-20160049
客服熱線:0516-82025050 傳真:0516-85587990
Copyright ? 2003 - 2021 江蘇中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